茅台引战略投资改革方案获批
2014-04-11 10:16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到:

经过“传言到被否认”后,茅台国企改革方案最终成真。昨日,该集团向北京商报记者证实,茅台国企改革方案已经获得监管部门批准,主要内容包括对茅台酒、子品牌、上下游产业等其他业务板块梳理、形成子集团,探索股权激励机制或者员工持股,开展股权置换、再融资、内部拆分、借壳上市,以及自营店体系的整合等计划,并明确将在明年启动战略投资者引进,未来择机将子公司分拆上市。

时间:2017年前完成

“由于证交所有严格的信息披露规定,我们不能擅自公开此次被审批通过的方案,但是内容跟上次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暨推介会的内容出入不大。” 茅台产权改革相关负责人在昨日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上述信息。

茅台在上述推介会披露的改革方案包括:在架构方面,将对茅台酒、其他酒业、上下游产业等七大业务板块进行梳理,逐步培养形成6-7个子集团,茅台集团对新公司保持相对控股,实现系列酒供、产、销完全独立; 在资本市场层面,推动新公司择机并购其他酒类企业或借壳上市,但茅台集团仍保持对习酒的控股地位。在引入中粮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基础上,择机引入多种战略投资者,继续以酒类概念推动上市;在资源整合方面,通过划转、转让等方式将保健酒业公司、技术开发公司、葡萄酒公司的酒类业务全面转移至习酒公司。

具体时间表包括:2014年完成新公司拆分工作,2015年开始“引战”工作,集团公司其他非茅台酒类子公司相关酒类业务合并将在2016年完成,最终通过上述改革到2017年左右,集团整体销售收入达到千亿元级。

模式:自然垄断的国企改革样本

“茅台在白酒行业中属于自然垄断的特殊身份,保留一定国有股有利于控制市场价格秩序等,这给自然垄断的国企改革提供了样本意义。”对于茅台此次改革方案,业内做出了上述评价。

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方面,由于和中石油行政垄断不同,茅台属于“自然垄断”,即不是依靠国家力量构成垄断地位,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天然形成的。所以虽然泸州老窖和西凤酒等其他白酒国有企业也在进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员工股权激励等类似的改革,但茅台改革应该有自己的定位。“不像其他酒企完全放开国有股,茅台需保留一定的国有股而保证维持其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如此评价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在大家看来, 茅台此次改革方案中并没有提及对集团本身的产权改变,股改依然不彻底。

华创证券研究员薛玉虎也表示,这次茅台国企改革红利,不如其他国企同行可预期的释放空间大。因为主要靠单一品牌的茅台集团其实是白酒竞争行业里的垄断角色,对精细化管理要求并不是很高,管理层不失误就行了,所以国企改革的制度空间和获得红利的空间更小。而其他品牌力不是太强的白酒上市公司,更多要靠管理来提升业绩,此类产权改革的释放空间更大。 刘胜军则表示,茅台只是在上市股份公司和子公司们引进战略投资者,但对集团的股权依然没有明确的股改表态,依然是政体不分状态。这只能说迈进了一步,但不够彻底。业内普遍建议茅台不要留有一个国有独资的母公司,对于国有股份保持20%-30%股份为佳。

分拆:为核心资产集中优势资源

除了改革模式外,茅台此次提出的分拆上市也备受关注。

白酒营销专家晋育峰表示,系列酒分拆的举措此前已经有过泸州老窖和西凤酒等先例,效果都不错。“例如泸州老窖的子公司博大酒业成立至今七年时间,销售额已经发展为70亿元。在其看来,这将有利于集中资源,关注核心资产,调动子公司积极性,从而解决在2013年报中茅台旗下系列酒业绩不佳带来的尴尬。”

但对于非白酒类业务并入习酒打包上市的改革,晋育峰并不看好。“毕竟习酒属于白酒板块,模块不同凑到一起会影响发展。茅台只是为了快速减负,在没有更好的平台下只能将这些鸡肋业务并入习酒中。也许这只是一个过渡,接下来茅台需要做的是将习酒和茅台股份公司两个上市平台的分工处理好,让市场和投资者放心。”

编辑:QY001

相关新闻

更多>>专题专栏
服务分类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