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工二代”成打工文学创作主力
2014-03-25 10:40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产业转型来自产业工人的转型,要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下功夫咬定青山,耐得住寂寞,潜心创作,认真劳动,这样才能把中山打工故事写好。”上周五举行的中山市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创作座谈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颖如此强调道。

当日上午,近20位来自基层一线的文学爱好者和文艺评论家们齐聚一堂,以“给力打工文学抒写中国梦想”为主题,共同探讨打工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值得一提的是,劳动法规的出台成了打工文学创作风格的分水岭,与此相呼应的85后“工二代”成打工文学创作主力,与父辈着笔墨控诉打工艰辛不同,他们的笔下人情味更浓了,疼痛感更少了。

打工文青多起步于企业报

据中山市青年产业工人作协主席许友介绍,该协会目前共拥有121名会员,他们分别来自佳能、长青、大洋电机、华帝等企业,多数是该企业报的编辑,这些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6人已出书,49人参加了省青工作协,16人参加了中山作协,6人加入了省作协,可以说整个协会处于刚起步阶段,水平相对偏弱。

“他们的文学起步多通过企业报的平台,创作能力在这里得到发挥。目前中山有2000多家企业办了刊物,其中宝元鞋厂的内刊最高峰时有5万的发行量。”许友透露。同时他也表示,如何提高这些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水平,今年青工作协办了一个培训班,希望选拔优秀人才,让他们在文学路上走得更远,多创作出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好作品。

打工文学呈现多元化状态

谈到打工文学现状,中山市作协副主席谭功才则表示,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制度不完善,许多老板浑水摸鱼,在外来务工人员身上榨取剩余价值,人的尊严无法得到体现,现实生活的种种无奈,便化作了笔墨上的“控诉”,许多仅仅有初中毕业水平的人纷纷拿起了手中的笔,开始“控诉”老板们和那个时代,顺理成章催生了许多为打工一族服务的杂志,如深圳的《大鹏湾》,佛山的《外来工》,江门的《江门文艺》等。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打工环境的不断变化,工人身份也随着时代变化,那些异常火热的杂志逐渐回落直至停刊,打工文学与以往相比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因为用工关系相对和谐,打工文学也不仅限于“发泄”,而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人情味更浓了,疼痛感更少了。

与打工第一代相比,85后“工二代”的回归意识相对薄弱,他们对于老家知之甚少,而对于这座城市,又尚未完全融入,相对迷茫,但他们视野更加开阔,年轻富有活力,他们写作素材广泛,不再局限于“打工”,而是将触角深入到方方面面。

打工文学要接地气走基层

对于打工文学的发展方向,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青工作协主席周崇贤说道,“青工作协的成立,不是让我们中间出个莫言,而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要用我们理性的声音去引导非理性的声音,有人说未来的中国是产业工人的,这群人如果精神层面问题无法解决,没有方向感,那就很危险。”

对此,青工文学创作者要有阳光的心态和奋斗的人生,不能稀里糊涂地走,人生前路还有一抹星光,而文学指明了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因为我们来自于他们之中,所以才会拥有平视的眼光,接地气,走基层。只要有了希望,每个人就有寻梦的力量。”

而就打工文学的发展前景,中山市文联主席陈旭表示,这是中山文艺创作的新群体,是中山文艺很重要的一部分,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他认为打工文学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因为他们的作者生活在基层,有真情实感,他们就是生活,写出来的东西能够打动读者。

编辑:QY001

相关新闻

更多>>专题专栏
服务分类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