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9938717

15828104179、13308228449

福建部分高校介绍

发布时间:2017-04-11
第十九:福建省
2016年6月3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95所(含独立学院266所),成人高等学校284所。福建省有88所高校。


一、厦门大学(211、985)
(一)背景
厦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1]  ,是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入选“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全国31所副部级中管高校。学校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
    1919年8月,陈嘉庚在上海聘任全国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黄炎培、汪精卫、等10人为筹备员。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借集美学校举行开校式,初创时为私立,设有师范(包括文、理科)、商学两部。1921年7月,林文庆接受陈嘉庚先生邀请继任厦门大学校长, 在林文庆校长掌校期间,陆续增设工学、新闻、法学、医药等科系,初步建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1937年7月,经陈嘉庚函请,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将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1937年7月,著名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萨本栋博士任厦门大学校长。
1937年9月,日军侵犯厦门,12月24日,开始迁移至闽西长汀。1946年6月,大学校本部迁回厦门。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为厦门大学校长。1951年,原省立福建农学院并入厦大,改成厦门大学农学院,原私立福建大学的政治、法律、经济三系并入厦大。
1952年,厦门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山东大学:1952年,厦大理学院海洋系转入山大组建山东大学海洋系。
2:中国海洋大学:山大1958年迁往济南时将海洋系留在了青岛,后发展成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3:浙江大学:1952年,厦大电机、土木、机械三个系各一部分并入浙大。
4:东南大学:1952年,厦大工学院的机械和电机两系以及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组建成南京工学院,即后来的东南大学。
5:河海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和厦门大学等高校水利专业合并,在南京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即现在的河海大学。
6:南京大学:1952年,厦大俄语专业合并到南京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的学生也转到该校外文系学习。
7: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51年5月,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北洋大学三校的航空系并入清华,设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上述三校的航空系本非直接参与组建北航(北航于1952年成立)。
8:上海财经大学:1953年的全国院系调整,厦大商学院企业管理系被调整到上海财经学院。
9:同济大学:1952年,厦大土木建筑并入同济大学。
10:内蒙古大学:1957年,以北大,南大,山大,厦大,中山五校为主,国内十余所著名高校(包括清华、南开等)共同创建内蒙古大学。
11:华东师范大学:1924年6月,厦大三百余位教师和学生闹学潮离校到了上海,创办大夏大学。解放后经院校合并,发展为今天的华东师大。
12:华东政法大学:1952年,厦大政法学院(包括政治、法律两系)归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
13:上海海洋大学:1972年,厦大水产相关系调出成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调往上海,后发展为上海海洋大学。
14: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更名大连海事大学)是在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中由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而成,而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即为从厦门大学分出的航务专科。
15:福州大学:为创立福大,厦大支援物理系数十名教师,化学系2/3,数学系3/4,相当于分出一半理科。
16:集美大学:厦大航海学院与集美水院合并。
17: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与福大农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农学院。
18:福建师范大学:1954年,文学院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学院。
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厦门大学只保留文理学院,成为文理科的综合性大学,并在52年之后陆续又有院系调出。
1958年7月,厦门大学下放归福建省管理。1963年9月,经中央批准,厦门大学改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1966~1970年,厦门大学停止招生5年。1981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5年7月,厦门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 ”建设行列。1996年,首批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2001年2月,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2004年7月,厦门大学被增列为中管高校。2012年,教育部、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在北京签署《重点共建协议》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厦门大学。  
2012年,学校成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分校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占地9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2013年,厦门市政府与厦门大学共建厦门大学医学院。 2014年,学校牵头的两个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 。
2015年,组建航空航天学院。  
截至2016年3月,该校共有专任教师254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7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0%(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012人,占79.2%。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59人(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5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讲座教授17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人。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占地超过9000亩。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动工建设。校舍建筑总面积190多万平方米。其中思明校区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600多亩,漳州校区占地2500多亩,翔安校区占地36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90多万平方米。
(二)专业
截至2016年3月,该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7个学院(含76个系)和14个研究院。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金融学、行政管理、经济学、财政学、物理学、英语、法学、历史学、海洋科学、化学、生物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广告学。 
2013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该校有5个一级学科进入了前五名,分别为海洋科学、统计学、应用经济学、民族学、工商管理;另有11个学科进入了前十名,分别为教育学、戏剧与影视学、化学、理论经济学、中国史、世界史、法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生态学、公共管理。
 
学科名称	评估得分	全国排名	学科名称	评估得分	全国排名
海洋学科	84	2	教育学	77	6
应用经济学	83	3	公共管理	78	6
统计学	85	3	生物学	80	6
工商管理	86	3	考古学	74	7
生态学	79	4	新闻传播学	75	7
化学	87	4	艺术理论学 	69	8
戏剧与影视学	74	5	法学	79	8
民族学	76	5	社会学	72	10
世界史	76	5	化学工程与技术	73	10
理论经济学	81	5	数学	74	10
中国史	81	5	中国语言文学	75	10
外国语言文学	76	6	电子科学与技术	69	11
(三)招生情况(代码:0041)
2013年——2015年本一理科:75、80、101;文科:52、54、75。

二、福州大学(211)
(一)背景
福州大学,福州大学办学始于1958年,办学主体位于福州市。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61所试点高校之一,入选“千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全国14个化学“理科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内桥梁工程和防灾减灾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拥有教育部、科技部共同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是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福建省三所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福州大学创办于1958年,校园座落在福州市西郊闽江之滨。福州大学坚持理工结合和多学科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厦门大学部分专业和专门化为基础,设立数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无线电工程、土木建筑工程、采矿冶金工程等9个系,分设数学、计算数学、物理学、无线电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铸造、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无机物工学、基本有机合成、力学、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采矿工程、冶金工程等17个专业。1966年至1969年,停止招生。
1970年,华侨大学的土木建筑工程系并入福 州大学,新设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水电工程、道路与桥梁3个专业;以原福建师范学院数学、物理两系为基础,增办教育系,设数学和物理两个专业,同时恢复矿冶系。1973年,福建师范学院恢复,改名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教育系全部移交福建师范大学。
1978年,华侨大学恢复,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的一部分转到华侨大学,另一部分仍留该校,维持原建制。198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分别与国家电力部、煤炭部实行联合办学和长期协作办学。学校受省、部双重领导。1997年12月,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
截至2015年9月底,学校共有教职工3158人,专任教师1840人,其中院士5人(含双聘院士4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有国家各类“千人计划”人选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7人,博士生导师224人等。
截至2015年9月底,学校拥有旗山、怡山、铜盘、厦门工艺美院等多个校区,占地5000余亩。
(二)专业
    截至2014年3月,学校设有石油化工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化学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流管理、金融学、会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等。
(三)招生情况(代码:3502)
2013年——2015年本一理科:22、31、50;文科:14、17、40。

三、华侨大学
(一)背景
华侨大学是由“中侨委”于1960年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创办的中央部属高校,是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外专千人计划”、“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是福建省继厦门大学之后第二所设有研究生院并具有教授、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府,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是首批获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评估”以及新中国最早实行董事会制度的大学。华侨大学于1960年由国家创办,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领导,首任校长由中侨委主任廖承志兼任,学制5年(医学系医疗专业为6年)。
1963年华侨集资兴建陈嘉庚纪念堂,1983年落成。纪念堂矗立在校园中心,成为学校的主建筑。1960年,华侨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招收学生,暂借福建师范学院上课。1961年秋,增设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和化学系化学专业,借集美华侨补习学校上课。校舍陆续建成后,迁回泉州。1962年,增设政治系政治教育专业、物理系物理专业、热带作物系热带作物栽培专业。1963~1965年,先后增设医学系医疗专业、土木建筑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及农田水利专业、化工系无机物工学专业和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外语系印尼语专业、英语专业和日语专业。“文化大革命”期间停课,1969年底,被迫停办。1978年4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报告,决定复办华侨大学。1978年4月学校复办,设有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化工、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数学和物理等7个系。并开办专修班和夜大学。1980年开始,华侨大学对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采取单独命题,提前考试和录取的办法。华侨大学是国家学位委员会授权可以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首批高等学校之一。
1981年底,国家学位委员会正式授予华侨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被中国政府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扶持)大学,作为“教育战线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1984年9月,经国务院侨办批准,华侨大学正式成立了工商管理系,这是中国高校中最早以“工商管理”命名的科系。1996年7月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准许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当时国内仅有14所高校通过此评估。学校同时成为教育部最早批准成立的全国八所旅游高等院校之一,成为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成员之一。2016年3月11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与福建省政府签署新一轮(第五轮)共建华侨大学协议,将华侨大学纳入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同日、国务院侨办还分别和泉州市、厦门市签署共建华侨大学协议。今后五年,泉州和厦门分别安排1亿元人民币和7500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华侨大学建设。
    据2015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工2537名,其中专任教师 1434名,高级职称人员681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4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62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14%。
专任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项目入选者1名、“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入选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国家高端外国专家(文教类)项目入选者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等。 
学校总部位于中国著名侨乡福建省泉州市,在泉州、厦门两地设有两个校区,总面积22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7.6万平方米,在新加坡设有南洋学院,在巴塞罗那设有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在曼谷、普吉、维也纳等地设有孔子学院。
(二)专业
90个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旅游管理、中国语言文学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法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类、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类;福建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筑学、土木工程、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电子商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类、化学工程与工艺、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
(三)招生情况(代码:0385)
2013年——2015年理科:无、无、无;文科:无、无、无。

四、福建师范大学
(一)背景
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福州市,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入选中国“20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设有研究生院,为中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学校。
    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为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1908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预科成立。1917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开始创办四年制本科专业,首先办教育系、1921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1921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决定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申请学士学位的授予权。1922年9月28日,得到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的临时承认证书。1933年6月,教育部准许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临时立案,承认了中文、外语、教育、家政、数理、化学、生物等7个系。1934年6月,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永久立案。同年9月21日又得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正式承认具有文学士与理学士两个学位的授予权。1935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加入美国基督教13所大学联合托事部。1938年6月21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内迁南平。学校1946年1月至3月分三批完成学院迁回福州。1951年4月,院系调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与福建协和大学合并成立福州大学。 
福建协和大学
清宣统三年(1911),由世界基督教大会推举的高等教育委员会会长高绰博士来福州,与福建基督教六公会联议创办大学,几经酝酿、筹备,1915成立校福建协和大学。1916年2月,该校于福州仓前山租旧俄商茶行正式开课。1917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协大是一所合格大学,并且参照美国大学毕业生的管理办法,承认其毕业生同样可取得学士学位。翌年,美国罗氏基金董事会鉴于协大办学渐具规模,乃逐年指定一笔巨款,拨作添聘教授和购置设备之用。1925年,文学院、科学馆及大小30座校舍先后落成。1942年4月,教育部批准将"私立福建协和学院"改称"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文、理、农三科改称文、理、农三学院。并颁发新校印。1951年1月,中央教育部决定接办协和大学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将两校合并成立福州大学。 
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下文简称"福建师专")为福建师范大学主要前身之一。该校于1941年6月1日,在抗战烽火中诞生在福建战时省会永安。1940年,夏省政府未经教育部同意,从权设置了省立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二年制)。1941年4月,着手筹办福建师专,8月1日正式开学。福建师专在学校的性质与任务上,同1907年成立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一脉相承,在福建高等师范教育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1949年8月,福州解放。仍称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院。1950年9月,该校即扩建为福建师范学院。  
国立海疆学校
1944年5月,国民政府开始在福建筹建大专学制的国立海疆学校,1945年1月,开始招生。 1946年6月,国立海疆学校又迁往晋江。1950年,海疆学校停办,师范科部分教师和学生并入福建省立师范学院。1952年6月,省立师范学院并入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学。 
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的前身为私立福建法政学堂,这是福建近代史上一所培养法政专门人才为主的高校,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私立法政专门学校之一。
1911年,私立福建法政学堂正式成立。1912年,改称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经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1914年7月,又经司法部认可。1925年7月,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改称福建大学。1927年,又恢复称为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1929年,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再次改办私立福建学院。1932年2月,福建学院正式获准立案。1936年8月,福建学院专办法科,农科归并私立福建协和大学。1951年夏季,商科四系归并当时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学,组成福州大学财经学院。1952年9月13日,福州大学财经学院归并厦门大学。  
福建省研究院
1939年4月,福建省研究所成立,附设在厦门大学抗战期间的迁校地长汀校内办公,汇聚了一批很有学术建树的专门人才。1940年11月,改名为福建省研究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福建省研究院迁址福州。1950年初,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归属厦门大学。1951年,独立改为新教育研究所,动植物研究所和工业研究所合并为自然科学研究所,归属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学。
开拓发展
    1951年4月,私立福建协和大学(1915-1951年)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08-1951年)合并成立福州大学。至1952年6月,福州大学先后并入福建省立师范学院(1941-1952年)、福建省研究院(1939-1951年)、私立福建学院(1911年-1951年)等单位。经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1953年9月,福州大学改称福建师范学院。1969年,因“化大革命”停办,1972年5月复校,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03年,福建司法学校(1983-2003年)并入该校。2003年11月,福建师范大学确立为首批八所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11月,教育部与福建省政府在福州签署共建福建师范大学协议。2014年1月,福建师范大学确立为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
截至2015年1月,有1768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962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1461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701人;有双聘院士3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2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省级人选49人,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人才22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9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14人,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24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3人等。
截至2015年1月,学校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多亩。
(二)专业
截至2015年1月,学校辖25个教学系部,开办本科专业77个,形成了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物理、教育学;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美术学、体育学类、汉语言文学、音乐学、英语、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经济学、历史学。  
(三)招生情况(代码:3507)
2013年——2015年本一理科:无、1、4;文科:无、0、14。

五、集美大学
(一)背景
     集美大学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招生。 
1918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师范学校,1994年、在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集美大学。集美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航海、水产等面向海洋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是我国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航海教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水产学科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影响。
集美航海学院
该校前身是民国9年(1920)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几经变迁,由水产科到水产部、水产航海部、高级航海学校、水产航海职业学校、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1958年分为水产学校和航海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航校曾并入厦门大学海洋系,1972年重办集美航海学校。1978年升格为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大专)。1989年改办集美航海学院。
厦门水产学院
该校前身为1972年5月上海水产学校迁来集美办的厦门水产学院,隶属国家水产总局和福建省双重领导,以水产总局为主。国家农牧渔业部成立后,成为部属16所高等农业院校之一。1979年5月上海水产学院恢复,部分专业迁回上海,厦门水产学院仍继续在厦门办学。
福建体育学院
该校前身是1958年在福州创办的福建体育专科学校。1959年7月,改为福建体育学院,1962年停办。1974年在厦门集美原“航海俱乐部”基础上创办福建体育学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福建体育学校扩建为福建体育学院。
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该校前身是1958年以集美师范为基础创办的厦门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改名为厦门师范学院。1963年秋,该校并入设在漳州的福建省第二师范学院。1975年复办厦门师范大专班。1979年4月重新成立厦门师范专科学校。1980年8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改名为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4年10月并入集美大学后改名为师范学院。
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该校前身是陈嘉庚在民国9年(1920)创办的集美学校商科,以后逐步发展,先后改名为集美商业学校、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集美财经学校、集美轻工业学校(院)、福建财经学校。1984年4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集美财政专科学校,为省属高等专科学校。
集美大学合并建校
1994年,在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集美大学。
2003年,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独立学院)成立。2004年,原鹭江职业大学(附属中专学校)-厦门工业学校并入集美大学,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2013年2月2日,学校通过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整体验收;7月1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正式批准该校成为新增博士学位[5]  。
截至2014年8月31日,该校共有专任教师1524人,外聘教师169人,折合教师总数1609人,其中高级职称760人,中级职称701人;博士、硕士学位1168人。双聘院士5人。
截至2015年9月,该校占地面积2300多亩,校舍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二)专业
有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水产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体育学院、财经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等20个二级学院,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国家级特色专业:轮机工程、财政学、航海技术、水产养殖学;省级特色专业:水产养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轮机工程、财政学、法学、航海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民族传统体育、热能与动力工程。
(三)招生情况(3515)
2013年——2015年本一理科:7、15、27;文科:9、11、28。

六、福建农林大学
(一)背景
福建农林大学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全国建校最早的农林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建设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是农业部与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学、国家林业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学,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前身分别为创办于1936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创办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
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
私立福建协和学院于民国25年(1936)创办农学、农业经济学两个系,民国29年,增设园艺学系并成立农科,民国31年改为农学院,同时协和学院设文、理、农3院,成为协和大学。协和大学农学院设农艺、园艺、农业经济3系,校址设在福州市魁岐乡。1951年4月,人民政府接管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福州大学,协和大学农学院更名为福州大学农学院。
福建省立农学院
福建省立农学院创办于民国29年(1940年),设农艺、园艺、森林、植物病虫害、农化土壤、畜牧兽医、农业经济7个系。1951年6月,福建省立农学院并入厦门大学,改为厦门大学农学院,校址设在福州市。
福建农林大学合并建校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厦门大学农学院和福州大学农学院合并,建立了福建农学院,校址设在福州魁岐协和大学原址,设农学、园艺、森林3个系。1958年,林学系分出,单独设立了福建林学院。同年,福建农学院又创建漳州分院。1960年,更名为漳州农学院。1962年,并入福建农学院。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文化大革命”中,福建农学院于1969年被撤销。1972年,福建农学院、福建林学院合并复办,成立福建农林大学。1977年,撤销福建农林大学,恢复福建农学院。1981年,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昆虫学、经济林4个专业获准设立硕士点。1984年,获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权。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昆虫学2个专业获准设立博士点,博士指导教师分别是著名甘蔗专家周可涌教授和著名昆虫学家赵修复教授。2000年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为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学校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共有教职工23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院士(含双聘)1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美国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各类国家级人才130多人次。
截至2015年9月,学校校园占地4800多亩,拥有福州金山、南平、大学城、安溪四个校区;有科教基地1178亩,教学林场4.59万亩。
(二)专业
有23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林学、蜂学、 农学、园林、动物医学;省级特色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物科学、车辆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等15个。
(三)招生情况(代码:3517)
2013年——2015年本一理科:无、无、0;文科:无、无、9。
                 二本理科:10、22、55;文科:无、无、51。

七、福建工程学院
(一)背景
福建工程学院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61所试点高校之一,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溯源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林纾、清末宣统帝溥仪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建专。素有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美誉。学校于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原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清末民国时期
1896年,林纾、陈宝琛、陈璧等人创设“苍霞精舍”,光绪二十四年,迁至乌山麓蒙泉山馆,改名绅设中西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为苍霞中学堂,设铁路、电报等科。光绪三十四年(1908),迁至南台横山铺(吉祥山),铁路科改为土木科。宣统元年(1909)改为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1914年改名福建公立专门工业学校,1927年改名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分校,1929年改名福建省立福州理工中学。  
高工时期
1933年8月,工科改为福建省立福州工业职业学校,理科改为省立高级中学,两校合用校舍。1935年高级中学停办。1938年2月迁往长汀,8月龙溪工业职业学校并入,改名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简称“高工”)。1940年1月,土木、建筑两科并到南平,1942年1月,改名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2年9月改名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 
建专时期
1953年7月,分土木科设福州建筑工程学校,迁盖山区霞湖。1956年1月,改名福州城市建设工程学校,隶属于国家城市建设总局。1958年,学校由福建省建设厅主管,改名福州建筑工程专科学校。1960年,升格为福建建筑工程学院。1963年停办,保留中专。文革期间,学校再次停办。1974年7月,学校复办。1980年,经教育部审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4年更名为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是福建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土建类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职业技术学院
1985年3月,中华职教社福建分社和福建省机械工业厅联合创办福建中华职业专科学校。1986年改称福建中华职业大学。2000年,福建中华职业大学与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福建中华职业大学、福建高级工业学校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位于福州市,占地面积136.88公顷,校舍建筑面积62.24万平方米,其中大学城新校区107.20公顷,已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41.95万平方米。
(二)专业
现有52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城市规划、工业工程、建筑学、勘查技术与工程。
(三)招生情况(代码:3501)
2013年——2015年本二理科:17、23、57;文科:无、无、无。

八、厦门理工学院
(一)背景
厦门理工学院创立于1981年,位于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是福建省最早的全日制职业技术大学。2003年筹建升本并试招7个专业的本科生,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学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100多所之一;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6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建设高校”。
1981年10月,厦门理工学院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是福建省最早的全日制职业技术大学。2004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
2009年10月,在中国大陆高校中第一个提出建设“亲产业大学”。2010年9月,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1年10月,成为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3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确立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截至2014年5月,教职工总数为1432名,专任教师976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0.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8.1%;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2.9%;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10.1%;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留学访学经历专任教师的13.8%;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占32.4%;外(台)籍教师的占8%。有双聘院士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4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 ”12名等。
截止到2015年,集美、思明、厦软三个校区,其中思明校区为成人教育学院,厦软校区为软件工程学院,其他专业均在集美校区本部。占地1464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
(二)专业
现有55个本科专业,72个单独招生的专业(含类和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流管理、、服装设计与工程、车辆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三)招生情况(代码:3513)
2013年——2015年本二理科:45、57、81;文科:46、46、62。

九、福建医科大学
(一)背景
福建医科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其前身是创办于1937年的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1939年改名为福建省立医学院。1949年改称福建医学院。1969年,与福建中医学院、华侨大学医疗系合并,成立福建医科大学。1982年更名为福建医学院。1996年4月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属医科大学。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建设高校。同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福建医学院的前身是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民国26年(1937)6月创办于福州市,同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划为该校附属医院。民国27年8月,定名为福建省立医学院,学制6年,毕业生授医学士学位。
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迁回福州。1949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接办福建省立医学院,改为福建医学院,学制5年。1958年,福州协和医院划为附属医院,还确定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福州结核病防治院、福州传染病院5所为教学医院,形成了一个教学、医疗、科研功能较为完整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1962年,厦门医学院全部学生并入该院。至1965年,先后成立放射医学、经络、肿瘤、蛇伤、寄生虫病、创伤、高气压手术治疗、血液病8个研究室(组),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学院“高压氧手术室的建造和临床应用”,开创了中国高压氧医学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被迫停办。1970年,福建医学院奉命与福建中医学院合并,迁到泉州华侨大学校址,华侨大学医学系并入,改为福建医科大学。
1983年10月,原晋江地区第二医院划为附属第二医院。1977年秋,开始招收5年制本科学生。1978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决定福建医科大学迁回福州原址;同年11月,中医系分出复办福建中医学院。1980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恢复福建医学院原名。1984年,附属第一医院由泉州迁回福州,“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正式恢复。
1996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建设高校;同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筹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福建医科大学师资力量截至2014年9月底,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10134人(含附属医院),其中校本部1274人。在1265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占68.70 %,高级职称占69.17%。博士生导师112名,硕士生导师610名。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人,“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3人,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8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0人等。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上街、台江2个校区,占地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
(二)专业
学校设有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麻醉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学、药物制剂、英语、基础医学、临床药学、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实验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药物分析等26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护理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省级特色专业8个。
(三)招生情况(代码:3516)
2013年——2015年本二理科:65、70、55;文科:无、无、无。

十、福建中医药大学
(一)背景
福建中医药大学原名福建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2003年成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8所之一,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最早前身是1953年9月创建的福州中医进修学校,1955年,更名为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
1958年7月,扩建为福建中医学院,学校创办初期只有6名专职教师,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福建中医学院与福建医学院合并,迁往泉州,改称福建医科大学。1972年,学校成立中医系后,开始招收中医专业学生。1978年学校迁回福州,同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复办福建中医学院。1994年,2010年2月,经教育部审核后,福建中医学院升格为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0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拥有一批国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教师等。占地面积近1200亩,旗山校区占地面积935亩,屏山校区占地面积161亩。
(二)专业
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市场营销、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康复治疗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实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中西医临床医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三)招生情况(代码:3522)
2013年——2015年理科:无、无、65;文科:无、无、无。

十一、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独)
(一)背景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厦门大学和厦门嘉庚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本科层次的公立独立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自办学之日起在福建省即在本二批次招生。学校通过严格的教师招聘与遴选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国内外引进各种优秀人才,不断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学缘、年龄和职称结构。学校已拥有一支由900余名训练有素、教研并长的专兼职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
截止2016年5月,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占地2158亩。 
(二)专业
截至2016年4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共设立6个分院、8个独立系、3个教学部、2个实践教学训练中心和1个科研中心,52个本科专业,79个专业方向。  
(三)招生情况(代码:3591)
2013年——2015年理科:无、16、60;文科:无、27、58。

十二、厦门工学院(民,原本三)
(一)背景
厦门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是由厦门仁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创办。学院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成园林式、生态型、数字化校园。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建筑风格古朴厚重,环境优美宁静,教学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办学条件十分完善,具有十分浓厚的人文氛围。
    学院与省内外大型名企开展教学和科研的深度合作。与中国移动、中国通信、厦门厦华、厦门厦工、上海杰盛通信、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软国际等公司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校内外教学联通互动,学以致用,实现产、学、研的相结合。
学院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与西安交通大学、华侨大学、台湾元智大学、加拿大威尔弗雷德·劳里埃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高位嫁接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2009年,成立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2015年,转设为厦门工学院。
现有专任教师46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4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330人。与西安交通大学建立紧密型合作伙伴关系。原聘请的华侨大学(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专家仍然留在厦门工学院任教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竞聘引进了国防科技大学(985高校)博士生导师冯良贵教授、华侨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加贤教授等加盟厦门工学院,形成了强大的师资阵容。同时设立首席教授制,在校内首批聘请了11名首席教授,作为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形成了高精专优势师资队伍。
据2015年9月官网显示,学院占地704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二)专业
据2015年9月官网显示,有23个本科专业学院目前设有机械与材料学院、电子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商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
(三)招生情况(代码:3592)
2013年——2015年理科:5、18、5;文科:10、11、15。

十三、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独,原本三)
(一)背景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集美大学与福建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属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其举办者集美大学,是福建省属公办全日制大学,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地处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建的厦门集美学村,具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举办全日制本科教育,初步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专业为主体,文学、法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专业同步发展得学科专业体系。学院充分利用其母体集美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保证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利用独立学院的运作机制,引进新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努力形成更强的教育能力和品牌优势。
(二)专业
截止2015年1月,学院现已设置机械工程系、信息工程系、食品工程系、商船系、管理系、经济系、人文科学系、体育与艺术系等8个系,开设33个本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专业为主体,文学、法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专业同步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三)招生情况(3593)
2013年——2015年理科:20、22、26;文科:24、28、35。

十四、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独,原本三)
(一)背景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7月由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福州大学和福州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利用非国家财政性资金共同举办,并按新机制、新模式运作,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学院位于福州大学老校区(福州大学怡山校区,福州市杨桥西路50号),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闽江之畔,紧邻西禅寺。
学院共享福州大学优秀教师资源,构筑“专家学者为学科带头人,名师教授为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为教学管理人,福大教师为教学主力军,自有教师为教学生力军”的师资队伍结构。学院现有教师1000多名,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41%,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82%,双师型教师比例约为4%,外籍教师比例为3%。
(二)专业
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环境资源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筑系、财经系、管理系、社会事务管理系、外国语系、音乐系、福建省至诚职业培训学校等19个教学部门。有45个本科专业。
(三)招生情况(3595)
2013年——2015年理科:1、1、11;文科:无、无、无。